美國經濟

莫因政治僵局看扁美國

哈佛教授薩默斯:縱觀美國歷史,分歧和緩慢變化堪稱常態。從擺脫金融危機到能源革命,從歐巴馬醫改到接受同性婚姻,過去5年美國成就不少。

上週公佈了總統預算方案後,華盛頓再次陷入黨派爭端。在今天的美國,人們對民主政體的基本運轉普遍感到擔憂。在民調歷史中,國會在美國人眼裏的形象空前糟糕。人們普遍反感的是,政治人物似乎無法商定降低未來預算赤字所需採取的措施。評論人士和政界人士都在譴責「僵局」。諸如「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和「茶黨」(Tea Party)等憤怒的運動仍然存在,並活躍於政壇的兩個極端。

與此同時,全球秩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中國爲首的新興經濟體正在與西方融合。在當前的經濟低迷背後,還有科技進步帶來的更加嚴峻的挑戰,科技可能會提高平均生產率,但也會讓大量工人失業。公共債務的增加速度,只有在全面戰爭的時期才找得到先例。人口老齡化與醫療和教育成本上升相結合,將給未來預算帶來壓力。

任何在華盛頓政界工作過的人,都會充分體會到一種嚴重的挫敗感。美國政界幾乎每一個人都感覺,有很多事不可或缺,但在當前環境下卻是不可行的。很多人渴望回到一個想像的時代,兩黨中間派談判達成兩黨妥協,推動國家前進。但是,自從1791年維吉尼亞州的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斷言革命精神已經丟失以來,對美國政府運轉功能的擔憂一直是政壇的常見現象。

您已閱讀31%(518字),剩餘69%(11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