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稱

第一人稱自述:繼承父親的夜店

我畢業於常青藤大學的法學院,在洛杉磯的律師事務所工作過。父親在世時,我不願接手他的Comedy Cellar夜總會,現在則經營得有聲有色。

父親在世時,我一直不願接手他的Comedy Cellar夜總會,他於1980年親手創辦它。我曾就讀於某常青藤大學的法學院,並在洛杉磯的一個律師事務所工作了幾個月。這家律師事務所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工作七年後,就能享受一年假期,自己可以「爲所欲爲」。我成長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父親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而那時候我就想玩音樂,於是我就掛職(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而去。

我父親既是音樂家,又是夜總會老闆,於1960年開設了自己的首家夜總會,這是一家咖啡屋,開在紐約市中心的葛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他與朋友常去那兒玩票,其他音樂人士也經常光顧於此。其中就有巴布•狄倫(Bob Dylan)——我父親認識他,但從不覺得他會有啥大出息。說句心裏話,待狄倫成名後,我父親挺難接受這個事實。

1969年,我父親在葛林威治村馬克道格大街(MacDougal Street)開了一家餐館,餐館的地下室閒著沒用,於是就試著開了一家鋼琴酒吧與民樂酒吧。1980年,喜劇演員比爾•葛倫菲斯特(Bill Grundfest)說:「我拉諧星們過來——你負責酒吧經營,我則負責演出事宜。」這就是Comedy Cellar夜總會的由來。這兒曾是喬恩•斯圖爾特(Jon Stewart)與雷•羅馬諾(Ray Romano)的發跡之地,當比爾1987年離開時,我父親已把Comedy Cellar夜總會經營得有聲有色,但規模仍然有限——有時他們就讓女服務員坐在那兒充當聽衆。

您已閱讀41%(627字),剩餘59%(9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