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背後的大麻煩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小小的塞普勒斯陷入困境,算不了什麼大事。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塞普勒斯成爲更大危險的源頭。銀行業危機正威脅著歐元區的存亡,這種局面必須改變,已刻不容緩。

有人說,駱駝是委員會設計出來的馬。這話對駱駝不太公平:它們成功地適應了惡劣的生活環境。可惜,世人無法對歐元區紓困計劃作出同樣的評價。近日遭塞普勒斯議會否決的干預案,將無助於歐元區順利擺脫一連串的危機。的確,這一紛亂局面成了處理金融和主權債務問題的反面教材。

先討論銀行重組爲何是不可避免的。本已負債累累的塞普勒斯政府,還要爲「大而沒法救」的銀行業負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塞普勒斯政府總債務去年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87%,如果沒有紓困,這一比例將在2017年上升至106%。主權信貸評級也遠低於投資級: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對塞普勒斯的評級是CCC+。這並不令人意外:銀行業尚有逾7倍於GDP的資產。(見圖表。)

您已閱讀15%(332字),剩餘85%(19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