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

亞洲戰略未能解救全球銀行

對於在亞洲開展經營的企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來說,過去兩年非常艱難。各全球銀行的多項核心業務放緩,迫使它們對業務、管理與運營加以反思。

亞洲本應是銀行業的救星,但對於亞洲地區的企業銀行以及投資銀行來說,過去的兩年非常艱難。

2009至2010年亞洲地區銀行業在中國推動下出現一輪繁榮,當時出現了一輪大規模的銀行上市風潮;但此後各全球銀行的多個核心業務領域放緩,迫使它們反思要追逐哪些收入,以及如何重構管理與運營框架。

除了滙豐(HSBC)和渣打(Standard Chartered)——以及2012年的高盛(Goldman Sachs)——之外,自從2010年以來,在年報中專門列出亞洲業績的美國和歐洲銀行在亞洲地區都陷入了收入或利潤下降(或者兩者雙雙下降)的局面。

您已閱讀12%(264字),剩餘88%(19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