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資東盟?那就買新加坡的股票吧。這個城市國家長期被看作是投資東南亞的簡單管道,可以省卻深入研究各國特色和怪癖的麻煩。新加坡各大銀行——星展銀行(DBS)、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和華僑銀行(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近年向快速成長的鄰國擴張業務,從中獲得不斷成長的利潤。然而,星展銀行最近報告利潤率受擠壓,業績遜於預期。投資新加坡的戰略過時了嗎?
這些銀行對鄰國感興趣的邏輯很簡單。新加坡的經濟成長一直是東盟五個創辦國之中最緩慢的。它在過去10年中7%的複合增長率,與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10%相形見絀,更不用說印度尼西亞15%以上的增幅。這三家銀行已將國內業務佔總利潤的比例,從四分之三降低到三分之二以下,從而把平均利潤成長保持在至少10%上。
這一切都很好。然而,按照這種以新加坡爲東盟代表的投資戰略,一旦東南亞最大銀行星展銀行感受到放貸盈利下降(淨息差從2011年的1.77%降爲1.7%),那麼其他銀行也將如此。但事實上,星展銀行近年偏重於中國和香港業務,後者的高度流動性削弱了利潤率。
您已閱讀65%(480字),剩餘35%(2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