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

Lex專欄:國泰仍屬「績優股」

雖然高油價和全球經濟疲軟使香港國泰全年利潤下降五分之四,但更大的問題是,相比競爭對手,國泰的成本管理業績如何?

亞洲的旗艦航空公司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來應對層出不窮的低成本競爭對手的威脅。有些,像日航(Japan Airlines)和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購買了新創航空公司的股票,另一些則像澳航(Qantas)那樣,發展了自己的低成本航空。臺灣長榮航空(Eva)給它的飛機塗裝了Hello Kitty彩繪。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則選了另一條道路:專注於高階業務和嚴格的成本控制。在一個自認有波動性,且永遠易受超出自己控制的外部因素影響的行業,這樣做是否足夠呢?

這些因素(油價和全球經濟疲軟)將國泰的全年利潤削去了五分之四,僅留下9.16億港元(1.18億美元),淨利潤率只有1%。對國泰來說有利的是,油價成本是整個行業的問題,造成大範圍的影響,最終將轉嫁到票價上。更大的問題是,相比競爭對手,它對自己的成本基礎管理得有多好。答案是,總體上不錯。據滙豐(HSBC)數據,國泰有最高的訂座率,以及在亞洲航空業同行中幾乎最低的薪資增幅。這有助於它將自2004年以來的單位成本(相對於可用座位公里)漲幅控制在64%,相比之下澳航爲70%,新加坡航空爲80%。

自從其股價在九個月前觸底以來,國泰的股價已上漲六分之一,與恆生指數漲幅大致相符,但比彭博的亞洲航空公司指數高了八倍。自去年6月以來的股價上漲,已令其股價對賬面價值的比率達到1倍,略低於其1.2倍的均值。彭博指數的這一比率爲1.1,相比其均值低了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其他航空公司的價值略好一些。對於那些準備迎接此類週期性行業的湍流的投資者,要做的就是挑選一家準備工作做得最好的公司。國泰股價在週三的下滑(0.5%),相比恆生指數1.5%的跌幅,似乎表明投資者們相信國泰就是這樣一隻股票。

您已閱讀95%(735字),剩餘5%(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