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可改革的體制:中國經濟成功祕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軍:一個體制再優越,一旦不可改革,就不能爲長期成長提供支持。中國要保持體制的可改革,就需要政府不爲利益集團綁架,以保持目標的長遠和中立。

編者按: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張軍先生從本週開始,爲FT中文網撰寫《切問近思錄》專欄。本文爲第一期,聚焦體制與改革問題,敬請讀者關注。

中國「兩會」歷來備受關注,本月兩會似乎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因爲揭曉中國新一屆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名單,還在於在近年經濟持續減速和社會對改革的高漲需求面前,人們更期待中國政府制定出促進和確保未來新一輪成長的政策。

2010年後,經濟增速下滑讓中國政府處境更加複雜。沒有人確切知道減速狀況會持續多久,而對經濟能否重回2009年之前的「體面」的成長速度,政府顯然也把握不足,以至於近年成長目標都下調至了7.5%以下。多數經濟學家對未來中國經濟成長前途也開始表現出悲觀情緒。一個有著30年超高速成長輝煌記錄的經濟體是否真的迎來低速成長時代?目前回答肯定者居多,很多經濟學家常常把日本被作爲一個鮮明的參照。

您已閱讀13%(360字),剩餘87%(23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切問近思錄

張軍,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經濟學界嶄露頭角,至今仍是中外經濟學界的活躍人物。他對中國經濟成長和轉型的研究著述豐厚。現任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經濟」長江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