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智庫

後危機時代中國企業面臨的戰略轉變

中國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張軍:中國企業在沒有品牌力優勢的條件下,以產品力抓住原有的中低端市場,抓住在危機時期轉向尋求性價比的新增市場,從而在危機中尋找生機,在生機中尋找先機。

經濟危機對消費模式

6年前,一個在日本留學的朋友回國探親,我們聊起即將畢業的他在做什麼,他說他兼職幫一個日本建材企業進口瓷磚,而這些瓷磚就來自中國廣東小廠,每平米價格只有30-40元。他的回答讓我們感到詫異。日本人會買這麼低檔的瓷磚?當時北京條件好一點的人家裝修新房通常會選擇諸如諾貝兒、亞細亞、冠軍等品牌瓷磚,價格在100元左右。我的朋友告訴我,這些瓷磚在日本以高折扣的方式賣,很受歡迎,日本人現在越來越喜歡價廉物美的東西,他們開始尋找產品的真正價值所在,而不是一貫的追求高檔品牌。他說,大家對日本人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前,那時的日本是奢侈品消費的天堂,日本人的消費以盲信品牌爲時尚;而現在,日本的超市私有品牌(private-label)、打折、網購也大行其道。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日本人下班後很少回家,街邊酒館人滿爲患,打不到計程車,很多人僅僅爲了來喝兩個小時的酒而包一輛計程車在外邊候著。而現在,計程車基本沒什麼活,因爲人們更多的時間是在家裏看電視、上網。經濟危機使日本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

最近,麥肯錫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現在,經濟危機開始影響美國人的消費方式。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相當比例的美國人消費開始從高檔品牌轉向中檔產品,其中絕大多數消費者都表示,中檔產品的效能遠超自己的期望。按照顧客滿意度理論,消費者滿意度是實際感受與期望的差值。現在消費中檔產品的美國人,他們對中檔產品的滿意度其實已經高於金融危機前他們對高檔產品的滿意度了。花的錢少了,感覺卻更爽了。

您已閱讀22%(654字),剩餘78%(22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