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仍在掌控之內

安邦諮詢:中國經濟在上半年頂住了樓市調控和歐債危機的衝擊,走勢大體在中國政府的掌控之內,下半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會圍繞著「調整經濟結構」這一長期戰略,相機抉擇,平穩推進。

7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備受矚目的上半年經濟數據。經初步測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同比成長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不過,二季度GDP同比成長10.3%,比一季度回落了1.6個百分點。在通膨指標方面,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6%,6月份CPI同比上漲2.9%。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6%,6月份PPI同比增6.4%。這些數據基本符合之前專家學者和市場人士的預期,那就是:經濟成長速度略有放緩,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在經濟成長方面,如果考慮到整個二季度中國國內外的經濟環境和去年的基數效應的話,10.3%的增速還是比較理想的。中國國內從4月中旬開始對房地產展開了一輪嚴厲的宏觀調控,樓市隨即進入成交量大幅萎縮、開發商和消費者謹慎觀望的局面。由於房地產行業在當前中國的經濟結構中佔有重要位置,樓市的冰凍不可避免地會對經濟成長產生一定影響。國際環境方面,4月以後歐洲債務危機一度惡化,歐元兌美元亦擊穿1.33-1.35附近的重要區間,開始新一輪的下跌,一直到6月初纔在1.19附近展開反彈,這使得二季度國際市場充滿著憂慮的情緒和避險的傾向,經濟活動受到不小的影響。再來看去年中國國內的經濟走勢:去年一季度GDP的增速是6.5%,二季度的則是8.1%,是由低向高的,這對拉低今年二季度的經濟增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通貨膨脹方面,中國政府管理通膨預期的行動目前看來取得了一些成效。6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成長18.5%,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別低2.5和9.2個百分點,進一步向央行年初設定的目標靠攏。6月份新增信貸則同比少增9270億元,而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4.63兆元,佔全年7.5兆新增貸款60%的以上。總體上,貨幣和信貸都按照央行的步調在走。另一方面,由於6月份蔬菜和水果大量上市,使得6月份鮮菜價格比5月份環比下降了14.6%,鮮果價格環比下降了5.1%,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通膨壓力。但是,上半年實際的通膨形勢恐怕比數據所反映的要更嚴峻一些,多個城市的房租價格顯著上漲,近期小麥、玉米等重要農產品的價格也在上漲,下半年中國政府對於通膨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您已閱讀56%(910字),剩餘44%(7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