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27日,伊核問題談判在哈斯克斯坦的阿拉木圖落下帷幕,雖然各方沒有達成最終的解決方案,但會談氣氛良好,「和談」成爲各方的共識,並商定了下一輪會談的時間。相比於2月12日北韓第三次核試驗,伊核「六方會談」還是給人們帶來了一絲輕鬆的感覺。朝核與伊核成爲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動盪源,一旦聯動,便會形成一條從太平洋到地中海的「核不穩定弧」,造成地緣大動盪。2013年2月,亞洲爲何事發愁?答曰:核。
朝核問題與伊核問題之所以延宕不決,核心的根源在於核武器的擴散是一個全球性難題,但卻依託於「地區性」的臨時框架進行探討與解決。關於朝核的六方會談已經被北韓拋棄,而伊核的六方會談依靠於聯合國「五常」加德國形成談判的框架。類似的機制與框架如同用一個小鍋蓋遮住一口大鍋一樣,顧此失彼,無法真正防止「核」蒸汽衝鍋而出。
各方對伊核或者朝核問題各有思量。英國、法國並沒有參與朝核問題的談判之中,雖然朝核沒有對英法兩國帶來衝擊,但是兩國卻是「五常」成員國;伊核談判卻僅僅是大國的遊戲,伊朗的周邊國家卻沒有參與其中,這樣的談判是否能夠「接地氣」是令人懷疑的。
您已閱讀17%(468字),剩餘83%(22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