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

大國妥協助長北韓核爆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孫興傑:在國際社會對北韓邁向有核化已難以容忍的背景下,北韓啓動第三次核爆,以此回應反對與制裁,這是其馬基雅維利主義外交政策的延續,以強硬贏得「膽小鬼遊戲」。

2013年2月12日,北韓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舉世譁然,在譴責之餘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何以至此?北韓冷峻的現實主義行爲邏輯屢屢打破大國「集體行動」的邏輯,大國治理的軟弱性爲北韓核爆提供了翻雲覆雨的空間,而核武器內嵌於家族政權合法性,則使核爆成爲屢試不爽的華麗表演。北韓核爆將東北亞險峻的地緣態勢暴露於世人面前,也將大國逼入政策反思與改弦易轍的死角之中。

大國博弈VS.北韓空間

大國治理被視爲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石。歷史上,經典大國治理的黃金時期只出現在19世紀「維也納體系」之後短暫的幾十年之間。然而,大國治理更多的是一種理想,集體行動的邏輯昭示著:三個和尚沒水喫。大國競逐,爲小國外交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某種意義上爲小國「戲耍」大國提供了契機。北韓「馬基雅維利式」的權謀與國際社會理念形成了鮮明的時代反差,北韓的行爲規則就是在國際規則之外行事:北韓屢次核爆、發射衛星便是對脆弱的國際治理機制的嘲弄,通過背離時代潮流而樹立北韓的特殊性。

您已閱讀18%(414字),剩餘82%(18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