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民主

從國情咨文演講看美國民主制度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鄒至莊:美國兩黨政治使爭議事項很難獲得通過,但也避免了政府嚴重濫用權力現象。那麼,應該如何評估美、中、臺三地的行政效率呢?

二月十二日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演講羅列了許多美國政府要做的事,包括建設基礎設施、發展教育、改善醫療保障、提高最低工資水準和制定移民法等。其中,制定移民法既要遏制非法移民,又要吸引擁有特定技能的技術移民。

總統的講話播出後,所有電視臺立刻播出了對講話內容提出質疑的觀點。這個觀點是由來自佛羅里達的共和黨國會議員魯比奧提出的。雖然魯比奧沒有明確指出他反對哪些措施以及反對的理由,但是他指出,總統的講話充斥著政府幹預經濟的種種措施,卻沒有充分評估這些措施會使政府又增加多少赤字。《紐約時報》2月21日的頭條新聞報導,共和黨佔多數的衆議院「正在醞釀於年底前提出一項旨在大幅削減國防和國內支出的立法提案,這曾經是不可想像的」。

尊重公民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並限制政府的權力是美國民主的基石。在實踐中,對政府權力的約束是通過兩黨制實現的。通過選舉總統來領導行政機構,並選舉負責立法的參、衆兩會議員,公民從兩個政黨中選擇由誰來治理國家。每個州的公民都會選出2名參議員。衆議員代表的是各自的選區,由當地選民選出。因而,人口較多的州在衆議院的席位也相應較多。

您已閱讀32%(465字),剩餘68%(9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