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以來,銀行股投資者相繼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資產減記、十億美元級的融資、新監管法規出臺以及資產價格在政府推動下上漲等事件。這種環境不適合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投資者虧損原因有很多:沒有及時賣出,沒有及時買進,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
去年是自2003年以來金融股持有者收益最好的年份;而2011年是自2008年以來金融股持有者收益最差的年份。然而,目前銀行股基準指數BKX仍不及2007年峯值的一半。今年買入美國的銀行股的理由將更加簡單:它們將回歸基本面。
美國銀行業在2007年和2008年減記了逾6000億美元資產,市值縮水逾1兆美元。此後美國政府在2009年出臺的舉措,尤其是美聯準(Fed)鼓勵通膨以提升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的做法,推高了金融股股價。但這種估值的變化只是金融「噱頭」而已,並非核心營運利潤成長的結果。好景不長。美國各銀行很快官司纏身。在2011年和2012年,美國各銀行被迫回購抵押貸款,就止贖問題以及其他消費者法律訴訟和監管問題達成和解。
您已閱讀26%(438字),剩餘74%(12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