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

FT社評:中國不應再忽視空氣汙染

本月籠罩在中國上空的有毒霧霾突顯出無序發展帶來的高昂成本。霧霾籠罩的天空影響了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生活,我們不應聽任這兩者毀於汙染。

本月籠罩在中國上空的有毒霧霾突顯出無序發展帶來的高昂成本。上上週末,北京的空氣汙染指數達到4年前開始編制該指數以來的最高水準。上週二,浙江省一家工廠失火,但由於火情籠罩在濃厚的大霧中,起火後三小時才被人發現。霧霾還蔓延到中國境外:南韓的空氣汙染也達到了危險水準。

反常的天氣狀況可能對有毒霧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汙染的根源卻在其他方面。到處都在燒煤,汽車尾氣排放量也在激增,這都是中國經濟奇蹟帶來的有害後果。此外,中國政府在環保執法方面的記錄也很糟糕。

當然,西方在歷史上也經歷過數十年的汙染。在工業革命時期,愛丁堡的綽號「老煙城」(Auld Reekie)絕對名副其實。倫敦則被稱爲「霧都」(The Big Smoke),市民們經常遭遇所謂的「peasouper」(黃綠色濃霧,顏色像豌豆湯)。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日子是在1952年,當時倫敦的「大煙霧」(Great Smog)導致1.2萬人死亡。

您已閱讀54%(400字),剩餘46%(3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