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憲政

大國的立憲之道

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馮興元:中國改革過程本質上體現爲經濟、社會與政治領域的立憲過程。目前,對如何完成上述三大領域的立憲,已存在充分的人類知識積累。

大國的治理需要遵循一套憲則,也就是基本規則。《國語》曰:「順其憲則」;《舊唐書》曰:「永垂憲則」。老子《道德經》留下的古訓是:「治大國,若烹小鮮」。宋徽宗對老子此話作注如下:「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惑……」。

中國的改革過程,本質上體現爲經濟、社會與政治領域的立憲過程。這三方面的立憲結果,就是形成一種憲政秩序。這裏的「憲」,就是1986年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所指的基本規則,憲政、憲制或憲則。近年來,中國的分利集團日益強盛,控制了各個重要的基礎部門,對中國未來的立憲構成嚴重威脅。

迄今爲止,對如何完成上述三大領域的立憲,已經存在充分的人類知識積累。

您已閱讀16%(311字),剩餘84%(15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