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礦業

改變中國對外礦業投資的困境

畢馬威自然資源行業併購交易總監徐鋼、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研究部總監彭亞利:中國海外礦業投資屢有折戟,風險控制意識和舉措亟需加強。

中國對外礦業投資激增,成功率卻不高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中國礦業企業對外投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年投資額從2003年的13.8億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70.88億美元①。中國公司已經在海外超過40個國家擁有礦產投資項目,從西非的深山密林到加拿大Yukon的寒冷地區,從西澳地區近乎戈壁的礦區到東南亞島國,到處都可見中資公司投資礦業的蹤跡。

然而,中國海外礦業項目的總體經濟效益並不令人滿意。誠如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所說,「近年來,國內企業積極走出去,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在境外勘探開採鐵礦石資源,但真正發揮效力的項目屈指可數」。一些海外礦山投資項目甚至成爲拖累企業業績的包袱②。

您已閱讀4%(294字),剩餘96%(63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