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季度財報

季度財報弊大於利

FT管理專欄作家希爾:定期財務報告有其價值,但過於頻繁的報告(如季度報告)鼓勵短期行爲。

距離本季度結束(對許多企業而言,這也是本財年的結束)還有兩週時間(編者注:此文英文發表於2012年12月17日)。你呆在一間沒有窗戶的辦公室裏,沒有制定戰略或者長期發展計劃,更別提購買禮物或裝飾聖誕樹了。你唯一的目標是實現2012年的目標。

在這種情境下,你可能同意這位實業家所言:「我們挑選了一些新的主教,並把他們稱作會計師。他們也有一個『神聖的日子』——在12月31日這一天我們需要坦白……但如果你真的在謀劃偉大的構想,你不能在定期報表中透露這些,讓大家都看見。12月發佈年報並非神的旨意,它只是我們創造的某種規則。好吧,讓我們遵守這種規則,但別讓我們在遵守的同時破壞我們的計劃。總有一天人們會意識到,所有資產負債表都是錯誤的,因爲它除了數據之外什麼都沒有。一家企業真正的優勢和劣勢在於計劃。」

季報規定的衝擊波衆所周知,從令人惱火卻不致造成過大損害的旅行禁令和支出凍結,到操縱盈利和管理層短視。花樣繁多的年底會計手法——粉飾報表、賬簿調整、填塞分銷管道、超量批發以及誘人的「平滑」概念——都可能造成切實的後果。過多地提前接受訂單破壞了供應鏈,將本應具有季節性變動的商業過程變成了一個時斷時續的波動過程。

您已閱讀32%(502字),剩餘68%(10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