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惠普

惠普減記誰之過?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惠普數任CEO都沉溺於以虛高價格收購高成長企業,以彌補滯漲的業務;而運用會計手段虛增軟體公司價值也並非難事。在這個錯誤估值氾濫的行業中,Autonomy和惠普簡直是絕配。

上週二中午,在倫敦,情況變得十分熱鬧有趣。首先,流氓交易員、瑞銀(UBS)前員工奎庫•阿多博利(Kweku Adoboli)因欺詐罪被判7年徒刑。然後是惠普(HP)指控英國軟體公司Autonomy的前管理層犯下不法行爲。其中隱含的意味似乎是,正如一位紐約記者在Twitter上發文挖苦的一樣:「不要信任英國人。」

不過,請稍等片刻。我們談論的是惠普,這家公司有著出高價收購、隨後不久又減記大部分價值的糟糕記錄。如果說在去年惠普以110億美元收購Autonomy時,Autonomy虛報價值(該公司對此矢口否認),那麼收購方就是全球最大的減記高手。

在惠普最新一任執行長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披露減記Autonomy交易88億美元時,她使之聽起來就像一樁唯一的醜聞一樣。但就在3個月前,她對2008年惠普以139億美元收購的電子數據系統公司(EDS)減記80億美元。不過這場失利與其前任李艾科(Léo Apotheker)相比就望塵莫及了。2010年惠普收購Palm時花了12億美元,李艾科對之減記的金額甚至超出這一收購價。

您已閱讀22%(469字),剩餘78%(16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