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歐元區

我爲何仍然擔心歐洲的償付能力?

FT專欄作家明肖:如果你一直認爲歐元區危機只是流動性危機,那麼現在樂觀就是正確的;如果你認爲這是償付危機,那麼你現在就仍然應該擔心。

我本該知道,如果在一篇專欄文章的末尾提問會發生什麼。上週,我提出了一個問題:6個月前對歐元區還是一副悲觀態度的人們,怎麼可能現在卻變得樂觀起來?如果你一直認爲這只是一場流動性危機的話,那麼你本不應該擔心,現在樂觀是正確的。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爲這是一場償付危機的話,那麼你現在仍然應該擔心。

幾位讀者非常合理地向我指出,我提供的只是一種極端選擇。如果這場償付危機並非是固有的,而是由流動性緊縮造成的,是一場自我存續的償付危機,又會怎麼樣?畢竟,償付能力是一個分析概念。它取決於債務水準、未來成長、通過稅收利用民營部門財富的能力、通過私有化融資的能力,當然還包括未來的市場利率。理性的人可能在所有這些問題上都存在不同意見。如果假設利率足夠高的話,甚至連德國也可能被視爲破產。

將純粹的主權風險(減去爲金融和非金融民營部門承擔的或有負債)與僅僅在這些部門產生的風險區分開來,我對歐元區不同實體償付能力的判斷如下。對於純粹的主權風險,我把希臘視爲無條件破產;把義大利和葡萄牙視爲具有償付能力,但條件是迴歸長期成長。我把西班牙、愛爾蘭和其他的主權政府視爲從根本上來說具有償付能力,當然要除去銀行。對於另一類風險,我把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的民營部門和金融行業視爲破產。

您已閱讀30%(526字),剩餘70%(12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