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歐元區

歐元區真有理由樂觀嗎?

FT專欄作家明肖:如果把銀行與主權國家之間的致命關係想成兩個在酒吧裏相互攙扶的醉漢,那麼現在歐洲央行給了他們一人一根柺杖。他們能夠行走,但這是否意味著危機已結束?

此次危機的急性發作階段顯然已經過去——就目前而言是如此。一些跡象表明,銀行間市場已趨於正常。主權債務息差已縮窄。從現在到明年,義大利和西班牙都會成功爲財政赤字融資。歐洲央行(ECB)的較長期再融資操作已經起到扶持銀行的作用。新的直接貨幣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 OMT)計劃若得到啓用,將扶持相關主權國家政府。如果你把銀行與主權國家之間的致命聯繫想成兩個在酒吧裏相互攙扶的醉漢,那麼現在歐洲央行給了他們一人一根柺杖。他們能走了。但這是否意味著這場危機已結束?

如果你從最新事件退後一步,考慮一下宏觀局面,你總是會回到同一些問題。這僅僅是一場流動性危機嗎?若是,那麼現已採取的措施應該足夠了。或者,這是否是一場償付能力危機?

在後一種情況下,歐洲央行的支持不可能有所裨益,因爲根據其自己的法律定義,歐洲央行不得註銷所持任何債務,或參與這些債務的重組。在無序違約的情況下,相關國家將失去歐洲央行的支持,很可能不得不離開歐元區。歐洲央行計劃的前提設想是,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您已閱讀27%(453字),剩餘73%(12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