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

Lex專欄:歐洲銀行業聯盟的障礙

讓歐洲央行成爲歐元區6000家銀行的最終監管者的提案很難實施,這將影響到歐洲穩定機制何時能對困境銀行直接注資。對投資者來說,這不是一個利好訊息。

如果不用經過這個艱難的過程就好了。就像很多歐盟提案一樣,其銀行監管計劃(這將使歐洲央行成爲歐元區6000家銀行的最終監管者)具有高層次的邏輯。銀行業風險得到集中管理,不讓國內政治有太大的插手空間。主權債務發行和當地銀行支持(這是釀成歐元區危機的一大因素)之間的糾結應該減輕。處理陷入困境的銀行和保障儲戶的泛歐計劃可以更簡單地執行。這一切都會使歐洲銀行業版圖變得不那麼可怕。

然而,要按照這份提案的激進時間表來執行(到2014年所有銀行都由歐洲央行監管)簡直是異想天開。一些障礙已經是顯而易見的,如德國意欲保留其對政治敏感的儲蓄銀行的監管。柏林方面希望將歐洲央行的監管範圍侷限於歐元區20至25間最大機構。沒錯,既然歐洲央行的新角色只覆蓋歐元區的銀行,英國和其他歐元區以外國家的困難就減少了。但任何令法蘭克福影響力高於各國監管者的技術調整,仍有可能引發憤怒。同時該建議將會要求各國的監管者與歐洲央行廣泛合作: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出現「互相推諉」。還有就是歐洲央行的問責制度問題。在當地銀行業爆發危機時,要求官員在歐洲議會回答質詢似乎不太可能。

因此,主要憂慮是,該提議可能變成一場漫長的外交討價還價,影響到歐洲穩定機制(ESM)(歐元區5000億歐元的紓困基金)何時能對有困難的銀行直接注資。該提案拖延得越久,西班牙的形勢就越是危急。對投資者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

您已閱讀94%(577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