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ECB)在二級市場無限制購買政府債券的決定,既必要又大膽。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頂住德國令人敬畏的央行(Bundesbank)行長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孤立(儘管重要)的反對,推動各方就這個有爭議的步驟達成一致,此舉值得讚賞。可惜歐洲央行沒有在主權債務危機波及西班牙和義大利之前採取這項行動,但拖延並不意外:歐元區政策制定者總是做得太少、太遲,這也許是不可避免的。
做得不夠並非歐洲央行之過。它意圖消除市場帶來的歐元區解體風險,卻無法獨自實現目標。確保歐元區的生存是一項政治決策,歐洲央行只能影響結果,但不能決定結果。
直接貨幣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 OMT)的邏輯十分巧妙。歐洲央行堅稱其目的不是爲處於困境的政府融資,稱這種效果只是一項副產品。在上週的新聞發佈會上,德拉吉稱:「我們意圖維護貨幣政策的單一性,確保我們的政策立場妥善傳遞到整個歐元區的實體經濟。OMT將使我們能夠應對國債市場的嚴重扭曲,而這種扭曲的主要來源是投資者對歐元可逆性的無端恐慌。」德拉吉在論證時提出:「歐元區有很大一部分被我們稱爲『不良均衡』的地區……因此,我們有理由干預……來『擊破』這些預期……這不僅關係到幾個特定國家,還關係到整個歐元區。而這將爲央行干預提供依據。」此番言論顯示,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比利時經濟學家保羅•德•格勞威(Paul de Grauwe)的有力論點終於得到遲來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