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書蟲

在大革命的旗幟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廣東作家葉曙明的《中國1927•誰主沉浮》,試圖探尋中國政治基因。以個人、黨派理想替代國家制度,是基因之一。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逼近了11月4日的結束尾聲。每四年一次,全世界就如同觀看一場大戲,看著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相互攻訌、指責、嘲笑、唱衰,儼然對方乃是誤國誤民的十惡不赦的罪人,恨不得用機關槍把對方全部突突了了事。然而奇異的在於,大選一結束,彼此之間立即握手言歡,純然無隙。2008年马侃的失敗演說,居然開口誇起歐巴馬來。

兩黨競爭之慘烈,與選後相互之致意諒解,成爲美國製度之循環。然而無論何等激烈的攻防,與國家體制不但分毫無損,反而雙方在這一次次的對峙之中,竭力尋求與達成的,乃是國家福祉的進益。這使我們這些場外觀衆不免慨嘆,爲什麼美國終於所形成的,也是黨派之間的鬥爭,卻並無血腥的味道?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短促的一瞬,中國夢幻般地出現過兩黨的競爭與合作,共同尋求民族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他們並肩戰鬥,討伐軍閥,發動工農,驅逐外辱。可是也就是那麼一瞬,剎那演變成了屠戮與血腥。

您已閱讀14%(389字),剩餘86%(24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