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口

結構差異中認識中國人口

北京大學教授李建新:中國人口生育水準的地區差異、階層差異會不會讓我們誤判中國的人口形勢,誤導決策呢?這是本文嘗試要回答的問題,也是葉女士們疑惑的問題。

---兼答葉檀女士《反智的人口成長理論可以休矣》

人口學是以統計事實立足的,現代統計調查制度如普查抽樣調查的建立保證了人口學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固然任何統計調查都會有數據質量偏誤,但無疑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是我們人口學研究的首選,因爲沒有哪個數據會比普查和抽樣調查在質量和代表性方面更具有優勢。對於具有以統計事實優勢言說的人口學來說,無論是使用普查數據還是抽樣數據,都首先力求數據真實可靠,而對於抽樣數據,則還要關心其代表性。

以下關於中國人口生育水準的分析,本文皆使用了人口普查或抽樣調查數據資料,即便是有誤差,也是可估計不離譜的,也是最接近「真實」的。誠如葉女士所言,對於幅員廣大、地區、階層差異如此巨大的中國人口來說,任何籠統單一的指標如平均數都可能掩蓋中國人口問題的真實。葉女士依舊擔心中國可能被掩蓋的高生育水準事實,尤其擔心:1、龐大流動人口的實際生育水準;2、全國平均生育水準指標會掩蓋一些地區的高生育水準現狀;3、富人窮人兩大階層的潛在高生育率。那麼,中國人口生育水準的地區差異、階層差異會不會讓我們誤判中國的人口形勢,誤導決策呢?這是這篇文章嘗試要回答的問題,也是葉女士們疑惑的問題。

您已閱讀8%(501字),剩餘92%(59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