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新一輪刺激:關鍵是投資效率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斌、姜璐:中國「地方版四萬億」引發爭議。欲避免刺激政策拖累經濟轉型,關鍵在投資效率。

最近幾個月,中國多個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經濟刺激方案,涉及衆多中長期大型投資項目計劃。由於這些省市計劃投資的金額幾乎都超過兆,被稱爲「地方版四萬億」。也是在九月初,國家發改委公佈21個交通基建項目已批覆上馬,其中包括18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投資總規模預計超過8000億。受此訊息的提振,滬深股市一度單日大漲超過百分之三。

然而,短暫的喜悅之後,市場的看法日趨謹慎。首先,這些項目的絕大多數均屬中長期投資,對中國經濟短期走出谷底效果相對有限。其次,城市軌道交通基建方面的投資原本就是十二五的重頭戲之一。發改委此次集中批覆也許僅代表了政府正在加速這些項目,並非提高了原先設定的投資目標。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市場對地方政府融資能力的擔憂。儘管經濟增速下滑堪憂,但市場普遍預期財政和貨幣政策不會重複2008-09年式的投資盛宴。在上個月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溫總理闡明今年的財政支持措施不會超出年初制訂的財政預算。在銀行信貸方面,無論中央銀行、監管當局還是銀行,在對地方政府融資方面都非常謹慎。而作爲地方政府預算外收入支柱的土地出讓金,今年前八個月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6%。因此,無論從中央到地方,在公共投資能力方面均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您已閱讀30%(516字),剩餘70%(12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