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銀行業

利卡寧銀行結構改革未必奏效

歐洲智庫EUROFI主席拉羅西埃爾:危機表明,銀行破產與具體的結構無關,而是源於過度冒險行爲。加強監管、改善風險管理並禁止與客戶無關的自營交易活動更加重要。

再過幾天利卡寧(Liikanen)就要發佈關於銀行結構改革的報告了。這些旨在限制、分離或禁止某些活動的提議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部分觀察人士認爲,這種改革是解決金融危機的主要方法,是避免未來發生危機的工具,甚至是防範未知金融風險的屏障。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結構改革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限制銀行(它們直接或間接地受益於公共安全網)資不抵債的可能性來保護納稅人。此類提議也旨在改善金融集團的治理,使解散一家瀕臨倒閉的銀行變得更加容易。

分離或者「圈護」零售業務或市場活動看似誘人,原因是此舉簡單明瞭,而且似乎將左右經濟命脈的活動與可以放任其破產的活動分離開來。但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這種做法存在諸多缺陷。

您已閱讀22%(296字),剩餘78%(10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