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民幣

The renminbi won’t replace the dollar any time soon
人民幣爲何國際化?


FT專欄作家皮林:中國爲何要啓動人民幣國際化?一個可能性是,中國的市場改革派人士希望以人民幣國際化倒逼國內改革。若此,人民幣國際化就有可能迅速發展。

The latest stop on the renminbi’s whistle-stop tour to international stardom is Taiwan. From now on, Taiwanese banks will be able to clear transactions in the “redback”, making Taipei another offshore renminbi centre alongside Hong Kong. With Singapore and London jostling to be next and China now firmly established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surely it can only be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much of the world’s trade is settled in renminbi and central banks are holding a substantial part of their reserves in the Chinese currency?

人民幣正在國際明星舞臺展開旋風般的「巡演」,最新一站是臺灣。從現在起,臺灣的銀行將能夠清算以「紅背票」(redback,此處代指人民幣)計價的交易,這讓臺北成爲又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就像香港那樣。新加坡和倫敦正在爭相成爲下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而中國已坐穩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子;考慮到這兩點,是不是我們遲早會看到,全球很大一塊貿易將以人民幣結算,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將有相當大一部分爲人民幣資產?

您已閱讀10%(740字),剩餘90%(64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