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

銀行承受中國轉型之痛

在中國試圖轉變經濟成長模式的過程中,銀行同時承受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經濟成長放緩導致市場對資金的需求日漸乾涸,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金融體系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導致銀行利潤水準下降。

過去,如果你是中國國內一家銀行的管理者,每個人都會對你恭敬有加。但如今這種情形已經不復存在。中國國內對資金的需求正日漸乾涸。

多年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掌控著貸款供給,將資金以優惠利率輸送給「寵兒」國有企業,而其他經濟實體的貸款利率則要高得多。公司和個人對於資金的需求都非常旺盛,中國國內銀行的市值規模飛速膨脹。但現階段的情況則是,沒有人願意大規模借款。

中國招商局集團(China Merchants Group)董事長傅育寧表示,今年早些時候他就發現了貸款需求枯竭的苗頭,每個月他都希望情況能有所改觀,但未能如願。招商局集團是包括招商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在內的大型企業集團。由於招商銀行主要在中國南方以及香港開展業務,沿海出口企業走下坡路對其造成了尤爲沉重的打擊。

您已閱讀22%(344字),剩餘78%(12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