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

Lex專欄:德法經濟數據值得樂觀嗎?

週二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德國經濟環比成長0.3%,而法國經濟環比持平,這些數據受到市場歡迎。但這些只是初步數據,修正後的最終數據可能偏低,也可能偏高。

眼下有很多關於金融和經濟學的胡扯。就拿週二發佈的歐元區成長數據和股市反應來說吧。首先,報告德國和法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沒有收縮根本是錯的——數據顯示,德國經濟在4月至6月的這個季度與首季度相比擴張0.3%,而法國經濟與首季度持平,這些數據受到市場的歡迎。但這些只是初步數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在小字說明中承認,初步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結果可能與最終數據有至多半個百分點的出入,可能偏低,也可能偏高。同樣,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的計算是,該國GDP數據在三年後的平均修正幅度爲0.3個百分點。

換句話說,德國和法國經濟很有可能在第二季度出現了收縮。我們在幾年裏都不會知道準確答案。就目前來說,投資者只需要明白一點:沒有多少經濟成長可言。他們如果要歡慶歐元區經濟活動出現起色就錯了。就像評論人士對經濟事實作簡化處理一樣,選股者往往忘記對股價來說什麼纔是重要的。與營收假設的小幅變動相比,股票估值水準對貼現率更爲敏感。

因此,如果歐元區GDP突然回升,由此導致的利率上升將沉重打擊股市。想像這樣一家簡單的公司:其銷售額成長爲3%,自由現金流爲400萬美元,股票風險溢價爲5%,貝塔係數爲1,而且無債務。假定1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2%,該公司的價值將是大約1.25億美元。不過,如果把營收成長上調至4%,國債收益率上調至4%,將一舉抹去該公司五分之一的價值。不幸的是,投資者面臨更美好前景之時,也就是利率將走高的時候。

您已閱讀94%(603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