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元區

歐元區銀行還剩多少「家當」?

FT專欄作家邰蒂:隨著歐元區危機加劇,有些政界人士希望歐洲央行通過又一輪長期回購操作,再次爲銀行提供支持。但問題是,此舉能否奏效?

近幾個月,市場對於歐元區銀行手上有毒資產的規模有多大作了大量猜測。然而,投資者如今又面臨另一項挑戰:計算出這些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尚有多少優質資產。

原因何在?隨著歐元區危機的加劇,有些政界人士希望歐洲央行(ECB)通過又一輪長期回購操作(LTRO,指銀行以其資產作爲擔保,獲得資金注入的辦法),再次爲銀行提供支持。但這裏有個問題:即便歐洲央行再來一次LTRO,也只有在銀行能夠提供像樣擔保品來換取資金的情況下才能奏效。有些觀察人士認爲,銀行拿得出的像樣擔保品已經不多。

比如,上月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 Capital掌門人雷蒙德•達里奧(Ray Dalio)向其客戶警告稱,「西班牙各銀行的擔保品即將耗盡」。他表示,正如已典當了全部首飾之後仍然手頭拮据的家庭一樣,這些銀行已把所有值錢的資產都抵押出去了。市場對歐元區其他外圍國家的銀行也有類似的擔憂。同時,儘管由於公開數據不足,很難判明這種擔憂是否有道理,但投資者最好密切關注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在歐元區,這件事也讓人把目光投向一個大得多的問題——整個銀行業的擔保品問題。

您已閱讀26%(467字),剩餘74%(13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