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常引起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尋找下一個經濟成長點。仔細一想,這其實是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全民致力於經濟發展,幾乎心無旁顧的國家,一個人均收入只有發達經濟十分之一的國家,怎麼會缺少經濟成長點呢?難道不應該到處都是成長點嗎?理解這一話題,要從背景說起。
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下行,通膨壓力顯著,房地產價格高位欲漲,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增大,而且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收效甚微。在歐債危機爆發、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這些現象引發對中國經濟成長潛力下降,宏觀經濟基礎變壞的擔憂。特別是2012年以來,不但發達國家經濟陷入低迷,而且主要發展中經濟體,包括印度、巴西等,經濟成長速度也迅猛下行,比發達國家的情形更加不容樂觀,引發了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甚至進入長期蕭條的擔憂。國外低迷,國內的近況也很慘淡,今年一、二季度的經濟增速分別只有8.1%和7.6%,尤其是考慮到這是從14%的速度降下來的,下降了幾乎一半。
好的跡象是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已經逐漸褪去,CPI從2011年6月的6.5%高點下降到2012年6月份的2.2%,爲宏觀政策轉向提供了空間。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下一步經濟成長著力點應該在哪裏?倘若沒有強有力的成長點,寬鬆的宏觀政策帶來的可能是通貨膨脹和財富轉移,而非經濟繁榮。
您已閱讀22%(536字),剩餘78%(19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