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糧食安全

以市場機制保障糧食安全

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林:要用計劃手段來「保護」糧食安全的想法,得不到事實的支持。如果從基本的事實出發,可以得出依靠市場來保障糧食安全的結論。

在市場機制已經證明了自身效率並深入人心的今天,仍然要不斷強調市場的作用,似乎大可不必。但是,在經歷了歷史上不斷的王朝更迭以及近代的饑荒之後,有意或者無意地,社會上仍時不時出現要用計劃手段「保護」糧食安全的聲音。

常見的聲音包括以下幾種:一是爲了保障糧食安全,要嚴格控制耕地的數量;二是爲了應對災荒,要嚴格保證糧食產量;三是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若進口會在國際上受制於人;四是糧食價格波動,尤其是糧價上漲,會損害國民經濟。乍看起來,每個想法都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事實並不支持以上各個觀點。

第一、 耕地面積、人口、受災面積與糧食總產量

您已閱讀14%(267字),剩餘86%(16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