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

「中國收購」時代來了?

中國數家政府投資機構在海外的投資金額越來越高,投資風格一天比一天主動。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萊昂斯最近表示,「我們正從『中國製造』階段進入『中國收購』階段。」

差不多5年前,中國政府設立了自己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以下簡稱:中投公司),其宗旨是更加積極地把中國從出口中獲得的美元收入投資於海外,以期獲得高額回報。

如今中國已經有數家政府投資機構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中投公司不過是其中一家。目前這樣的機構至少有6家,它們的對外投資金額也越來越高。資金從中國流出,勢必對全球證券和資產價格產生影響,何況中國的投資風格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加主動。然而,這些投資機構的決策過程越來越具有集中色彩,因而透明度也越來越低。

資金流出正迅速成爲中國出口的主要品種。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首席經濟學家傑拉德•萊昂斯(Gerald Lyons)最近曾表示,「我們正從『中國製造』階段進入『中國收購』階段。」

您已閱讀22%(342字),剩餘78%(12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