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國

Lex專欄:「乘坐慢船去中國」

弗蘭克•羅瑟寫過一首《乘坐滿船去中國》,而眼下許多集裝箱航運公司的確正在放慢進出中國的船速。他們的股東已經成爲大輸家,但航程終點還遙遙無期。

當弗蘭克•羅瑟(Frank Loesser)譜寫《乘坐慢船去中國》(Slow Boat to China)這首歌的時候,他其實是在浪漫地描寫一個普通撲克玩家的夢想:與一個身攜巨資卻一直輸的玩家同處一船,因此但願船走得慢些再慢些。眼下,許多集裝箱航運公司的確正在放慢進出中國的船速。他們的股東已經成爲大輸家,但航程終點還遙遙無期。

今年年初,投資者一度認爲航運業最壞時期已經結束,集裝箱航運公司股價因此大幅上揚。但一批低迷的業績報告結束了這一切。航運業領軍者——AP穆勒-馬士基集團(AP Moller-Maersk)上月報告稱,集裝箱業務虧損抹去了第一季度的利潤。新加坡海皇東方(Neptune Orient Lines)、長榮海運(Evergreen Marine Corp)和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等亞洲船運公司的股價也已經回吐了先前的漲幅——低到25%,高到60%。而這一切都是在今年3月隨著市場擔憂運力不足,運費翻倍的情況下發生的。

需求方面的問題比供應方面的問題相對好些。集裝箱貨運量在2011年成長了7%。巴克萊(Barclays)預計,今年運量將成長8%——儘管馬士基表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需求同比僅成長了1.3%。繁榮時期訂購的部分船隻迄今仍未交付。航運公司的一些削減成本措施,包括降速(從而節省燃料),已經止住了虧損的進一步擴大,但並未完全抵消運力過剩和高油價的壓力。提高運費對於哪怕只是實現盈虧平衡都至關重要,但投資者們擔憂,如果當前行業的回暖趨勢出現停滯,運費漲勢將難以維持(遠期價格已略有回調),這加劇了市場最近的失望情緒。

您已閱讀77%(681字),剩餘23%(1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