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迪士尼

我去迪士尼「朝聖」

FT專欄作家邰蒂:儘管迪士尼心機深藏,而且商業味太重,但它至少在盡力搭建一種場所,讓不同背景的美國人還能夠聚在一起。

今年復活節,我們一家開展了一次「朝聖之旅」,但我們並沒有去盧爾德(Lourdes)、梵蒂岡或者其他基督教聖地。與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和歐洲人(更不用說其他民族國家的人們)類似,我們去的是一個現代聖地: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迪士尼世界(Disney World)公園。讓我的兩個女兒開心的是,我們觀看了各種迪士尼角色的舞蹈,體驗了扣人心絃的各類遊樂設施,喫了很多熱狗,買回了大堆的現代塑膠紀念品——其中一些價格離譜卻沒有任何用處,比如耀眼的銀質米老鼠耳朵。

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這根本算不上「宗教」。這種想法本身就會讓很多人「驚恐」。然而,在與成千上萬激動無比的孩子(以及家長)們「摩拳擦掌」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今迪士尼主題公園已經是大家公認的美國聖地之一。

且不看每年來參觀的遊客令人瞠目的數量(2010年全球迪士尼公園遊客總量已經達到1.2億人次,其中僅僅位於美國的兩個最大的主題公園就有3000多萬人次,是每年去梵蒂岡朝聖者數量的六倍。)

您已閱讀24%(425字),剩餘76%(13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