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走進中國任何一個路邊市場。在各式手錶和手袋中間,你幾乎肯定能找到假冒僞劣的迪士尼(Disney)人物:或是《玩具總動員》(Toy Story)裏四肢發達的伍迪(Woody),或是披著一頭可以摘除的稀疏頭髮的長髮公主(Rapunzel)。全球最大傳媒公司迪斯尼與上海市政府合作開發一個新的主題公園和遊樂場——迪士尼在中國內地的首座主題公園,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此。
迪士尼這麼做並非僅僅爲了賺錢。沒錯,作爲中國第三富裕的城市,上海似乎具備迪士尼想要的一切條件:在3小時車程範圍內有數億潛在顧客,其中許多人的可支配所得正不斷成長,閒暇時間也越來越多。但是上海迪斯尼的規模將相對較小,佔地面積僅爲奧蘭多迪斯尼的三十分之一,融合「純正迪士尼本色和中國特色」的說法仍有待證實。即便靠它的那些經典景點,迪士尼在海外的現有產業也都在爲實現盈虧平衡而苦苦掙扎。例如,在截至去年12月的季度裏,從1992年開業的巴黎迪士尼和2005年開業的香港主題公園,總計近40億美元的資產,僅實現了200萬美元的稅後收益。
更重要的,是迪士尼立足中國的承諾。迪士尼計劃未來五年在上海投資125億元人民幣(合19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010年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1.8%。這種姿態或許會鼓勵中國政府放寬對外國影片的進口限制(目前每年只允許引進20部影片),或者允許迪士尼直接、而非通過授權經銷商銷售其產品。而最重要的是,此舉可能間接促進智慧財產保護。美國1998年的《版權期限延長法案》(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將版權期限延長了20年。該法案之所以被稱作「米老鼠保護法案」,是大有原因的。如果說有一個外國倡導者能夠激勵中國的智慧財產改革,那非迪士尼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