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向飛雅特(Fiat)執行長塞爾焦•馬爾基翁內(Sergio Marchionne)發出「兩聲半」的歡呼吧,他讓結構錯綜複雜的飛雅特集團變得更有條理的努力,昨日出現新進展。他計劃將義大利的飛雅特工業公司(Fiat Industrial)和在美國上市的CNH公司合併,組成一個新控股公司,以紐約爲主要上市地。飛雅特工業目前持有CNH 88%的股份。
這是合理之舉,投資者應對這一決定表示歡迎,儘管它更多是着眼於長遠利益,而非短期利益。1999年,飛雅特持有多數股權的農場和建築設備企業New Holland收購了美國競爭對手Case,CNH由此成立。當飛雅特集團在2010年剝離其非汽車業務後,飛雅特工業成立。以銷售額計算,飛雅特工業與CNH合在一起,是全球第三大資本設備製造商。但CNH的獨立地位和少數股東讓集團內部的交易變得更爲複雜。估值也因此受損:以CNH的當前股價,其企業價值僅爲今年盈利的3倍多一點,飛雅特工業爲4.3倍。而沃爾沃(Volvo)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同業則達到5到6倍。兩家公司的全面聯姻不會立即產生成本節約。但從較長期來看,應該會出現成本較低的再融資機會。合併後企業股票的流動性增強,可能會改善市場評級,這也對股票有益。
還有半聲歡呼沒有給馬爾基翁內是因爲這筆交易附帶的「忠誠計劃」。如果股東參加飛雅特工業或CNH的股東大會,或繼續持有股票3年,他們就可以掙得雙重投票權。這類計劃在歐洲大陸會獲得強大支持,因爲在歐洲,短期行爲在很大程度上會遭到嘲笑。但爲了對抗短期行爲而安排差別投票權,可能是一把危險的雙刃劍。在這一點上,一個受益者可能是阿涅利(Agnelli)家族控股公司,它持有飛雅特工業27%的股權。總的來說,這種做法並不那麼具有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