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新一輪財政放鬆應偏重民生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中國實施新一輪政策放鬆應是大機率事件,但首先應安排預算資金及時投放,優先保障房、醫療以及教育等民生工程投入。

從近期的一系列大型工程加快上馬和地方舉措來看,中國實施一系列政策放鬆應是大機率事件,而筆者也相信,這些舉措的推行,將避免中國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中國重新成爲世界經濟的穩定器。

市場前階段在某種程度上似乎顯得過於恐慌,並開始預期中國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可能性。但筆者認爲,中國仍有較大的政策空間來避免經濟進一步下行。同時,官方需要首先完成其在年初制訂的財政支出計劃,尤其是在保障房、醫療以及教育上的支出,而非再度出臺如2009年一樣的大規模投資刺激計劃——再度大規模刺激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結構更加惡化。

在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公佈後,中國經濟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失速」的可能性,從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電力消費和信貸指標來看,中國經濟放緩已經比想像中更嚴重,也低於政府先前的調控預期。

您已閱讀22%(341字),剩餘78%(12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