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57屆總統大選將在2012年11月6日舉行,這是一個星期二。這次全民選舉中,各選區選民將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在2012年12月17日選出美國的總統和副總統。大選是當前報紙和電視訪談節目中一個最熱門的話題。我將在這篇文章裏討論媒體報導的本質、內容和重要性,並探討選舉結果對美國經濟和中美關係的影響。
目前,歐巴馬總統和羅姆尼之間的競爭旗鼓相當。誰會勝出成了最重要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各類選民的偏好。選民可以按照性別、年齡段、種族、居住的州、職業等標準分類。例如,工人更支持歐巴馬代表的民主黨,企業家更擁護羅姆尼代表的共和黨。青年和拉美族裔更願意投票給歐巴馬。在女性選民中,歐巴馬和羅姆尼平分秋色。據說女性選民的偏好會受她們更喜歡哪位候選人的夫人影響。這些資訊大都來自NBC、紐約時報、CBS和華爾街日報等主串流媒體的各種定期調查。調查會向受訪者提問,以便在兩位候選人中做出比較。這樣的問題包括:誰更善於領導處理經濟事務;自歐巴馬執政以來,受訪者自身的經濟狀況是否改善;受訪者是否決定好了投票給誰,如果是,選誰。
在過去30年中,有一項決定總統選舉結果的因素被廣泛研究。這就是大選前6個月美國的經濟形勢。如果經濟環境較好,能讓選民滿意,選民就更傾向於投票給時任總統。對這項因素的定量分析沿襲了經濟學定量分析演變的軌跡,並促進了政治學定量分析的發展。現階段,經濟形勢並不明朗,因此經濟因素並沒有清晰地表明哪位候選人更具優勢。雖然從好的方面講,GDP年化成長率已經超過3.5%,但是失業率仍處在8.3%的高位,而且市場上能提供的新職位並不多。在挽救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上,歐巴馬確實有功勞,因爲3年前,就是在他的任內,對該行業提供了大規模資金支持。但同時,油價大量增加。兩位候選人都能用近期經濟發展上的證據來支持自己。所以,我們還不能根據現在的經濟局勢預測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