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美關係

大國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張鈺函、時琳:美國一些學者認爲,大國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權力最大化及地區霸權,因而大國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衝突。但從這次習近平的訪美之行來看,大國衝突不可避免論很可能已不能適用於未來的中美關係。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2月14-17日訪美期間,中美雙方達成了一些重要共識,兩國認爲要始終以共同利益爲主線,走出一條大國之間相互尊重、和諧相處、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新型合作伙伴之路。

自2001年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問世後,美國進攻性現實主義學派公開主張:大國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權力最大化及地區霸權,因而大國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衝突。但從這次習近平的訪美之行來看,大國衝突不可避免論很可能已經不能適用於未來的中美關係。

習近平訪美時間正好是尼克松總統訪華和 《中美聯合公報》發表40週年。習近平在美國時間2月13日下午抵達美國後,便與前國務卿季辛吉、奧爾布賴特、前財長鮑爾森、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布熱津斯基、伯傑、前勞工部長趙小蘭等深諳中美合作關係的前美國政要在華盛頓舉行會談,當然,他也會晤了許多現任的美國政壇要人,高潮則是在情人節那天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了會談。

您已閱讀26%(407字),剩餘74%(11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