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他看見了,但他卻沒能征服。身爲尼赫魯-甘地(Rahul Gandhi)王朝最大希望的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花了兩年時間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爲國大黨(Congress party)造勢拉票。但面對這種特別的重視,印度最大邦的選民們卻並非全都爲之所動。在北方邦議會選舉中,國大黨只贏得403個議會席位中的區區28席。拉胡爾鎩羽而歸。
北方邦人民想借此表達什麼意願?鑑於北方邦有兩億人口,跟巴西總人口一樣多,不聽聽他們想說什麼似乎是不禮貌的。以往,北方邦一向是印度國家政治的角鬥場。但是,近來的議會選舉中出現了一種新情況:北方邦人民開始爲自己投票。
印度政治是一幅複雜的拼圖,由地方主義、宗教、種姓、階級和政黨等圖塊拼湊而成。從單個事件中,我們很難得出明確的結論。儘管如此,北方邦議會選舉結果仍代表著一種更普遍的態勢。從這種態勢中,我們可以得出至少四條結論。第一條是,尼赫魯-甘地王朝乃至國大黨正處於困境。幾乎沒有哪個政黨的興衰像國大黨這樣,與一個家族如此息息相關。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之女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從1966年開始擔任過三屆印度總理。在她執政期間,她使國大黨徹底喪失了體制上的合理性,國大黨變得幾乎要完全仰仗她的領袖魅力。如今,若去除掉尼赫魯-甘地王朝的魅力,國大黨將只剩下個空殼。隨著桑妮雅•甘地(Sonia Gandhi)的健康出現問題以及拉胡爾影響力減弱,今天的國大黨可謂虛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