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印度需要的是筆,不是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古哈:想維繫英印兩國之間的感情,英國人最好將援助重點放在文化上,而非經濟或軍事裝備上。

我成長於上世紀60年代的印度,我知道是美國人給了我們小麥,而英國人給了我們文學。我最深刻的童年記憶之一,便是在我的家鄉德拉敦觀看傑弗裏•肯德爾(Geoffrey Kendall)莎士比亞劇團的演出。去新德里看我叔叔時,我在他書房的桌上看到了一摞包裝考究的精裝書,這是他從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的圖書館裏借來的。後來,作爲一名德里大學(Delhi University)學生,我自學文學和歷史時主要就是依靠同一所圖書館的藏書。我的叔叔喜歡V.S 普里切特(V.S. Pritchett)和A.J.P. 泰萊(A.J.P. Taylor)。而我更鐘愛安東尼•鮑爾(Anthony Powell)和E.P.湯普森(E.P. Thompson)。

如今的我暫居倫敦,當我看到英國媒體紛紛討論著英國是否應停止對印度的援助時,兒時的記憶再次浮現。過去這些年,儘管英國文化協會的圖書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英國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一直在爲印度農村地區的醫療及教育項目提供支持。幾年前,當印度的億萬富豪開始收購英國公司時,人們第一次聽到了要求結束國際發展部在印度工作項目的呼聲。就在本月,當印度政府宣佈它可能會購買法國、而非英國的戰機時,儘管國際發展部的援助活動仍在繼續,但人們卻再一次聽到了這種呼聲。

主張英國政府應結束對印度援助的人,理由來自兩個方面。

您已閱讀36%(617字),剩餘64%(11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