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匯率戰

人民幣升值預期能否再現?

中共中央黨校陳建奇:人民幣匯率突破6.3,被解讀爲習近平「訪美效應」。這並不意味單邊升值預期重現,人民幣將延續雙邊波動的基本格局。開啓匯改不僅是大國經濟的訴求,更預示十年匯率爭議終結。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的數據,2012年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937元,較前一交易日的6.3009元上調72基點,突破6.3元的關口,創2005年匯改以來最高水準。此事件受到各界廣泛關注,有評論人士將其解讀爲近期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訪美效應」,還有媒體評論爲人民幣匯率重新進入升值通道,改變了去年以來出現的人民幣雙向浮動的態勢。匯率波動的政治效應往往較難考證,但匯率變化必然反應某種資訊,如果當前匯率變化能夠被經濟理論所解讀,那麼所謂的政治效應將難以支撐,因而有必要針對人民幣匯率出現的新的爭論,從經濟角度作進一步的解讀。

匯率小幅升值未改常態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幣銀行採取新的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OTC方式(詢價交易),擯棄之前採取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作爲中間價的做法。即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做市商報價作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您已閱讀23%(505字),剩餘77%(17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