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的數據,2012年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937元,較前一交易日的6.3009元上調72基點,突破6.3元的關口,創2005年匯改以來最高水準。此事件受到各界廣泛關注,有評論人士將其解讀爲近期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訪美效應」,還有媒體評論爲人民幣匯率重新進入升值通道,改變了去年以來出現的人民幣雙向浮動的態勢。匯率波動的政治效應往往較難考證,但匯率變化必然反應某種資訊,如果當前匯率變化能夠被經濟理論所解讀,那麼所謂的政治效應將難以支撐,因而有必要針對人民幣匯率出現的新的爭論,從經濟角度作進一步的解讀。
匯率小幅升值未改常態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幣銀行採取新的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OTC方式(詢價交易),擯棄之前採取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作爲中間價的做法。即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做市商報價作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您已閱讀23%(505字),剩餘77%(17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