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紓困歐元區的問題上,中國的立場與德國一樣矛盾。這是對上週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會談的一種解讀。溫家寶表示,中國正對通過各種管道,對「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進行研究和評估」。他的講話稿可能是德國政府給寫的,所以才能那麼準確地概括出德國的立場。其含義是,我們確實有興趣幫助歐元區,但你們得按我們的條件來。
令歐洲領導人非常焦慮的是,中國、其他亞洲國家和主權財富基金最終是否會、或者以何種方式向歐元區伸出援手。它們已經做出了重大貢獻。2011年,在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所發行的160億歐元債券中,亞洲投資者購買的比例佔到了差不多20%。政府、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可能大部分都來自亞洲——認購的比例在32%至54%之間。
誠然,在EFSF最近一次市場融資中——上個月,EFSF發行了30億歐元的3年期債券,爲愛爾蘭和葡萄牙籌資——上述兩個比例都大幅下滑,亞洲投資者購買債券的比例僅爲12%。就在債券發行之時,法國失去其AAA信用評級引爆了投資者的憤怒情緒。(亞洲投資者購買債券的一個特點是,他們更喜歡5年期債券。)但EFSF信用可靠性的下滑可能會影響未來的需求,所以歐元區必須繼續實施自救。關於EFSF這次債券發行最令人矚目的一個事實是,歐元區投資者的購買比例達到了76%。
您已閱讀79%(559字),剩餘21%(1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