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們對戈巴契夫「改革」(Perestroika)時期的蘇聯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強硬派共產黨人與支持鮑利斯•葉爾辛(Boris Yeltsin)和自由市場經濟的城市年輕人之間,存在巨大的分歧。而剛剛結束的俄杜馬選舉結果表明,這個分歧經過20年後仍然存在。
皮尤全球態度調查(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的結果顯示,只有50%的俄羅斯人認可多黨政治,半數俄羅斯人認爲蘇聯不復存在是一大不幸。57%的俄羅斯人認爲擁有一位「強人領袖」比民主政府更重要,只有32%的俄羅斯人反對這種說法。正是這種信條在過去十多年裏支撐著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的民望,不過民衆正開始對這種信條失去興趣。普丁那種「看我的」的風格形成於經濟崛起時期,然而通貨膨脹和生活水準停滯不前,讓許多俄羅斯選民再一次表現出對現狀的不滿。民衆想要的是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領導人——這對於中東是重要的一課。儘管一些人驚慌失措地進行鎮壓,還有人試圖努力控制其節奏,但中東的民主浪潮仍然洶湧。
人們在走上街頭時,他們願意相信新政府能夠帶來更繁榮的經濟,但這往往只是「希望戰勝了經驗」。俄羅斯人記憶中的葉利欽,並不是把他們從共產主義中解放出來的英雄,而是一個在擔任總統期間俄羅斯經濟自由落體、無法向他們支付退休金的蠢蛋。即使在今天,仍有61%的俄羅斯人認爲,20年前的政治轉型對經濟繁榮帶來了負面影響。人們普遍認爲,精英階層獨吞了「民主」的戰利品,而尋常百姓卻被拋諸腦後。
您已閱讀35%(639字),剩餘65%(11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