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美國和歐洲面臨的主要問題,將是由需求不振導致的經濟產出不足。任何措施都不能像需求的提振以及由此帶來的收入、生活水準、以及對於制度和未來前景的信心的提升那樣,提升所有公民的收入——無論是窮人、中產階級還是富人。
然而,如果認爲我們的問題只是週期性的,或者認爲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宏觀經濟手段解決,那將大錯特錯。就像農耕經濟向工業經濟的演變會對幾乎所有的社會制度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一樣,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演變也會產生類似的影響。無論今後出現什麼樣的經濟復甦,「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之前就出現的種種趨勢都將伴隨我們很久。
這些趨勢中最重要的是:市場帶給少部分人的回報,與大多數人的所得相比,差距有所拉大。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最近的一份研究顯示,剔除通膨因素後,美國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收入,在1979年到2007年間成長了275%。而同期中產階級的收入僅成長了40%。即使是這個令人沮喪的數字,也對一般美國人的處境有所美化,因爲無法找到工作或放棄尋找工作的人數也增加了。1965年,25歲至54歲的男性公民中,只有二十分之一沒有工作,而到2020年底,即使週期性經濟復甦來臨,這個比例也可能會達到六分之一。
您已閱讀23%(541字),剩餘77%(18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