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歐債危機——人民幣契機?

FT中文網徐瑾:歐元區危機對中國衝擊幾何?中國是否應該救歐洲?人民幣國際化是否能從中獲益?FT中文網年會圓桌討論聚焦人民幣、美元和歐元熱點話題。

上帝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也可能打開另外一扇窗。

當美債危機、歐債危機揭示了美元特權以及歐元解體的風險之後,對於中國的衝擊不言而喻;同時也可能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譬如人民幣國際化。11月16日,在英國《金融時報》2011年度中國高峯論壇上,圍繞「人民幣、美元和歐元」的圓桌討論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何帆作爲主持人,邀請了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 、春華資本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鬍祖六、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韋森、英國《金融時報》北京分社社長吉密歐(Jamil Anderlini)討論了當前歐美陰霾下的世界經濟。

近期歐債危機擔憂進一步擴散,本週歐元區債券市場遭遇大規模拋售,對象從義大利、西班牙蔓延到評級良好的歐元區國家,譬如法國、奧地利、芬蘭和荷蘭,目前不少大型機構宣稱歐元區唯有德國債券安全。

您已閱讀19%(355字),剩餘81%(14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