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全球債務危機中的中國經濟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過度投資必然導致泡沫,過度舉債必然走向危機。從歐債危機到中國地方債隱憂,新一輪公共債務危機正在來襲。政府信用如何維繫?中國經濟能否繼續獨善其身?

2011年正在過去,這也是繁榮幻相開始破滅的一年。

恍如一夜之間,世界經濟又回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刻的峭壁邊緣:美國主權評級被降、全球股市大幅跳水、歐元債務危機連綿不斷、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當人們對於二次探底疑慮在近兩年的經濟復甦情緒中逐漸淡化之際,近期市場的諸多下挫則告訴我們另一個真相:新一輪公共債務危機正在來襲。

無論美國債務上限之爭,還是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抑或中國的地方債務隱憂,都在昭示未來去槓桿化仍在進行,這對中國來說衝擊幾何?持續了三十年高於8%的高速成長,看似成功避免了08年金融危機衝擊,當下中國經濟似乎運行良好,但這樣很可能也只是另一種幻覺。英國《金融時報》2011中國高峯論壇將於11月16日在上海舉行,邀請韋森、潘石屹、陳曉、胡祖六等各位經濟學家和業界領袖盤點中國經濟與轉型。

您已閱讀21%(352字),剩餘79%(13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