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債危機

How the Beijing cabby sees Europe
與北京的哥談歐債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中國人均收入只有西方的一個零頭,讓中國向富裕的外國人伸出援手,老百姓不會樂意。假如要說服北京的哥這樣的老百姓,歐洲必須提供某種回報。

To the passenger on the Clapham omnibus we must add the driver in the Beijing taxicab. The views of the voter trundling across London on the upper deck of one of the city’s red buses has long been a metaphor for the attention British governments should pay to public opinion. Now the Chinese are complaining that they have politics too.

與倫敦紅色巴士裏的乘客一樣,我眼前的這位北京的哥肯定也屬於普通百姓階層。乘坐倫敦紅色巴士的選民的意見,向來代表著英國政府應予以關注的民意。現在,中國人抱怨道,自己也是有政治觀點的。

您已閱讀6%(426字),剩餘94%(70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