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G20

G20五大教訓

前美國財長薩默斯:G20領導人首次聚會應對金融危機是將近三年前的事情了。戛納峯會能從過去三年中汲取什麼教訓?這對解決歐元區危機有何幫助?

20國集團(G20)領導人首次聚在一起應對金融危機是將近三年前的事情了。與現在一樣,當時人們對某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金融基本面產生了嚴重的懷疑。與現在一樣,當時各國政府若不向普通民衆和中小企業提供遠超出他們需要的支撐,就很難給他們帶來他們所需的金融穩定。與現在一樣,當時擺在眼前的挑戰是遏制金融恐慌,更深層次的挑戰則是爲重新實現全面繁榮奠定基礎。

世界避免了當時看上去很可能會發生的蕭條,但我們面對的前景卻很難令人滿意。在G20峯會於戛納召開之際,我們能從過去三年的經歷中汲取什麼教訓?世界各國領導人(尤其是歐洲領導人)如果忽視下列教訓,後果會很危險。

首先,宣佈含糊不清、試圖以極小努力換來穩定局面的計劃,更有可能導致問題惡化、而非解決它們。這方面的例子包括:前美國財長漢克•鮑爾森(Hank Paulson)提出的「超級結構性投資工具」(super-SIV)計劃,該計劃後來流產;鮑爾森的繼任者蒂姆•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提出的首項金融危機解決方案;以及歐洲爲解決歐元區危機陸續做出的多項努力。而那些取得成功的政策,比如美國最初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中國出臺的刺激措施或者瑞士近期穩定本幣匯率的努力,都是以超出穩定局勢所需最低要求的明確行動爲基礎的。這意味著,只有宣佈力度遠超出現有提議的明確方案,才能把歐洲主權債務息差壓低足夠的幅度,從而令市場相信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具有償付能力。

您已閱讀35%(605字),剩餘65%(11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